年月 | 沿革 |
---|---|
2022年 | KMA总部迁至大田(从首尔铜雀区迁至政府大田办公楼 |
2021年 | 第五台国家气象超级计算机问世 |
2020年 | 韩国数值天气预报(NWP)模型开始运行 |
2019年 | 大邱市气象局升格为大邱地方气象局 |
2018年 | 气象卫星GK2A发射升空 |
2017年 11月 | 气象飞机发射升空 |
2017年 1月 | 地震和火山分部被提升为地震和火山中心。 建立了数值建模中心和气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所 |
2015年 6月 | 下属办事处的组织结构改革 ※5个地区办事处、45个气象站 -> 6个地区办事处、3个分支机构、7个气象站 |
2014年 1月 | 颁布了《地震、海啸和火山爆发观测和预警法》。 |
2011年 5月 | 气象船"Gisang 1"下水 |
2010年 6月 | 韩国第一颗地球静止多用途卫星COMS(通信,海洋和气象卫星)发射升空 |
2010年 4月 | 气象雷达中心成立 |
2009年 6月 | 制定气象产业振兴法 |
2009年 4月 | 设立国家气象卫星中心 |
2008年 10月 | 开始地区预报服务 |
2008年 4月 | 新设国家台风中心 |
2007年 5月 | 进入WMO执行理事 |
2005年 12月 | 「气象业务法」全部改订为「气象法」制定「气象观测标准化法 |
2005年 7月 | 升级为气象厅次官级 |
2004年 10月 | 引进超级计算机2号 |
2001年 12月 | 发表三小时预报 |
1999年 6月 | 引进超级计算机1号 |
1998年 12月 | 气象厅迁移到新厅舍 |
1993年 7月 | 开通首尔-北京之间国际气象专用通信网 |
1990年 12月 | 升级为气象厅 |
1989年 1月 | 开始南极世宗基地气象观测 |
1987年 9月 | 开始毛纳洛峰观测 |
1985年 5月 | 构成电算通信网 |
1981年 12月 | 更名为中央气象台 |
1978年 4月 | 新设气象研究所 |
1971年 6月 | 开通首尔-东京之间国际气象专用通信网 |
1970年 12月 | 开始气象卫星接收业务 |
1969年 12月 | 开始气象雷达观测 |
1963年 9月 | 开始高空气象观测 |
1961年 8月 | 制定、公布气象业务法 |
1959年 1月 | 开始航空气象业务 |
1956年 2月 | 加入世界气象组织(WMO) |
1949年 8月 | 成立国立中央观象台 |
1904年 3月 | 开始韩国近代气象观测(釜山、木浦、仁川、元山、龙岩浦) |